一个威严的声音,他转过身来,发现是魏聪,赶忙躬身行礼,然后用宏亮的嗓门重复了魏聪的命令。所有的观众都退出了栅烂之外,屏住呼吸,等待着那个山獠奴隶表演他的技艺。
那山獠奴隶已经发现了魏聪,他首先向这里地位最高的人深深鞠了一躬,然后开始仔细的检查自己手中的武器,并要求换了一根弓弦,因为原先的弓弦已经被前一个人用了不少次,多少有些磨损。然后他仔细观察了一会目标和风向,然后搭箭上弦,拉满弓,对准目标。场中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哪怕是那些巴不得他射偏的人此时也不敢在魏聪面前玩花样。终于他松开弓弦,羽箭飞去,树枝被切成两段,听到急促的鼓点声,欢呼声顿时响起,一时间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个射手的卑贱身份,为他的眼力、手法和气力欢呼叫好!
“这是你应得的奖赏!”魏聪指了指旁边的几案,上面整齐的摆放着装着一万钱的口袋、一张上等的角弓,一壶白羽箭,一副锁帷子甲:“除此之外,我还给予你自由,如果你愿意的话,可以在我的旗下精兵里为我效力!说真的,我本以为‘百步穿杨’不过是个传说中的神话,想不到今日竟然能亲眼看到这样的神技,无法想象有人能像你这样稳定的拉开弓,用如此的眼力射中靶子!”
“多谢您的恩赐,小人愿意为您效力。不过小人的妻儿和幼弟也还是奴婢,请您也让他们恢复自由。”那山獠汉子伏地祈求道。
“这个好说!”魏聪此时的心情非常不错,他笑道:“如果你和你的家人都在我这里,那现在就可以恢复,如果在其他人,赎身费就由我出!对了,你叫什么名字?”
“多谢将军!”那山獠磕了个头:“小人名叫阿隆多!”
“阿隆多?”魏聪皱了皱眉头:“罢了,你既然善射,便改名叫哲别吧!”
“哲别?”那山獠赶忙拜谢道:“多谢将军赐名!”
“其他人也射的不错!”魏聪笑道:“弓箭之道,当不求反求诸己。哲别的射术,多半是天生而来,但即便是中人之才,只要勤加苦练,也能成就技艺!”
“谨遵将军教诲!”众人齐声应道。
魏聪点了点头,转身往高地而去。一旁的卢萍好奇问道:“你为何给那厮赐名哲别?这和善射有啥关系?”
“这——”魏聪闻言一愣,稍一思忖之后答道:“哲别是匈奴语,本是箭矢之意,故匈奴人称神射手为哲别!故我赐此名与他!”
“哦!”卢萍意味深长的应了一声:“这么说你是太原人氏了?”
“太原?你为何这么说?”
“南匈奴内迁后便在那一带呀?你不是太原人,怎么会对匈奴人的情况这么熟悉?”
“你就别胡思乱想了,这些都是我在雒阳当太学生时候听到的!”魏聪赶忙胡诌道。
“哎!”卢萍道:“听你这么说,去雒阳当太学生还真是一件好事!”她突然叹了口气:“明天我就要走了,也不知道今后我们还能不能再有相见的机会!”
“当然会有——”魏聪话刚出口就卡住了,他突然想起这女子是个反贼头子,此番一去便是做那杀官造反之事,生死之事谁又说得清呢?想到这里,他心中不由得一软:“若是事已不可为,不必死硬到底,逃到我这里来便是,至少能保住性命!”
“呵呵!魏将军好大口气!”卢萍笑了起来,她嘴角微微上翘,眉尖微挑,口中嘲讽,脸上却满是喜色。
“保住一个故人而已,魏某这点本事还是有的!”魏聪笑了笑:“再说了,当今之世,大有作为的也不是只有卢道长你一人!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武陵,汉寿县。
赵延年走了两个整天,才终于到达车骑将军麾下大军营垒的边缘,营地位于原汉寿城西面一座烧成废墟的小镇旁。沿河边有众多旗帜,插在汉军的营垒的墙壁上,赵延年虽不能辨认出所有旗帜对应的军队,却能闻到营垒散发的臭味。从味道中,赵延年得出结论,冯车骑已在这儿驻扎有一段时日。营地外的便池已经满溢,苍蝇成群,环绕营区的尖桩上长出淡淡的绿茸毛。
“赵校尉,奉将军之令,你的人在这块地方宿营!”一个军官对赵延年大声道:“至于,您本人现在随我去面见将军!”
“喏!请稍待片刻,让属下交代几句!”赵延年应了一声,回身几步后对温升道:“我要去见冯车骑,宿营的事情就都交给你了!”
“好说!”温升应了一声:“我觉得大营的味道有点不对,你要诸事小心!”
“你闻到的是粪坑的臭味!”旁边的李何冷笑道:“我敢打赌,车骑将军在这里屯扎了至少快一个月了,几万人在这里吃了拉,拉了吃,能不臭吗?”
“是呀!如果是郎君还带着我们,早就把叛乱平定了!”陈齐接口道:“哪像这位冯车骑,打仗卖命的事情就让我们这些人去卖命,自己的心腹就躲在营垒后面吃饭拉屎。你看看这厮,那么肥的屁股,估计都蹲在这里没挪过窝!”
陈齐的
第114章 赐名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